亚马逊在美国时间6月16日突然宣布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食超市公司(Whole Foods),交易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完成。
资本市场充分显示了对此项收购的看好和未来给传统零售商带来的“降维打击”的预期:亚马逊股价最高涨幅3.69%,收涨2.44%,全食超市收涨29.1%;而另一方面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克罗格和塔吉特的股价集体下挫,沃尔玛股价一度跌近7%,克罗格跌近16%创三年来新低,塔吉特跌约12%,英国零售商乐购也下跌3.61%。
中美两大科技巨头的步调出奇一致,背后折射出对于未来怎样的宏伟愿景?阿里巴巴与亚马逊有太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电商起家,同样在市场处于懵懂状态时不计代价投入云计算,而且这两个共同点都铺就了各自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之路。在当前这一时点,双方在新零售领域的步调再一次出奇一致:从苏宁云商、三江购物到联华超市,阿里近近年来亦毫不犹豫出手线下零售场景,相较于亚马逊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线下网点的流量和渠道价值不足以解释两大巨头同时如此大手笔投入,尤其亚马逊此次收购是在其去年展示了惊艳全球的“AmazonGo”无人零售店之后,我们认为未来线下零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应用场景和数据的价值——这两者是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最重要也是最紧缺的两点。
回顾亚马逊AmazonGo无人零售商店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看到AI在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能够悄无声息中将过去难以结构化分析的用户行为数据全面记录下来:
人工智能引入零售行业将使得每一个客户的购买行为都成为可记录的有价值数据。不仅仅是最终购买商品的支付数据,选择和浏览过商品的线下行为都将被准确记录。海量购物数据将上传到云端进行深度分析,对每一个用户购物行为进行预测。对于线下零售店来说,不但能够更具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店内商品位置优化布局、更精准的营销,更能够优化不同网点的库存和供应链管理。
人工智能将给零售行业节省巨大的运营成本。高盛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在零售业每年将节省540亿美元成本,产生410亿美元新收入。实际上近年来人工智能已在零售业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果。据美林证券预估人工智能技术收入占比中零售业位居第三,占比12%,仅次于广告和投资。
A股以思创医惠、汇纳科技为代表多家公司已经在新零售技术领域进行前瞻布局。
思创医惠通过RFID技术前瞻切入新零售领域,包括物美、世纪联华、中百、华盛连锁、河南大张、中石油、全都、洋东西、叶式水果天猫旗舰店等都在使用公司相关产品和方案,公司技术在新零售领域包括三个方面:
1、通过RFID魔镜导购系统提升顾客试衣体验,采集商品受关注的数据、货品的实时库存,打通POS自助收银,实现顾客一站式自助购物体验,帮助品牌实时获取商品的库存,快速响应货品补缺;
2、通过商用WiFi、人脸识别、视频客流技术,帮助门店提升客流量及巡店支持;
3、通过Esl电子货架标签系统,实现对鲜度、效期的实时价格管控。
汇纳科技则是以视频客流分析为切入口(其IPVA视频客流分析系统实施案例已超过18,900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远远领先),将线下(客流统计、Wi-Fi覆盖、Beacon、智能停车场、电子导购屏)和线上(APP、微信公众号、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分析平台、CRM、云POS)相整合,从而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新零售业态。
作为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者,阿里强调新零售是以消费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无论提升消费体验还是数据驱动的角度,人工智能都将在这一轮新零售浪潮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让我们共同迎接AI+零售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