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广东省常委、政治滑铁卢连降三级、现身家超百亿、仿制药比原研药还早上市、上市后变最贵医药股。
……
这些随便一条都够说上一天一夜的故事,却集中发生在一家公司身上。
信立泰,我国心血管药物治疗领域的龙头公司,创始人叶澄海的一生是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传奇……
1
叶澄海,1963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政治系专业。
那是怎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啊,三年大饥荒刚刚过去,文化大革命即将掀起狂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荒野里发泄无尽的空虚。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唯有当官这个职业,才是可持续的,向上的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被称为“第二党校”, 叶澄海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从政。
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毕业一年,叶澄海被分配到宝安县宣传部,之后的故事就像一部《人民的名义》。
叶澄海的角色叫李达康,在农村4年,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干农活、出政绩。
1979年,深圳建市。
叶澄海步步高升,担任罗湖区委书记,招商引资、敢闯敢拼。
1983年,叶澄海被提拔为广东省常委兼外经委主任。
那一年,他才39岁。
39岁的副省级,一颗政治明星正冉冉升起。
但是谁也没想到,先锋很容易就成为先烈,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波诡云谲的权力场上。
更尤其,是在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滩头阵地上。
叶澄海,手握着广东外经贸审批的大权,自然是不少人想借道的对象。
但据说刚直的叶澄海最终却遭到港商设计。
1984年,他被连降三级,仕途“断崖式”下跌。
他被贬去了湖南边陲,在一个四线小城市郴州,当经委副主任。
闲职一个。
他的角色成了“易学习”。
当然,看过《人民的名义》的朋友都知道,这部戏里不仅有官场得志的李达康,沉默大半生的易学习,还有一个下海的王大路。
1984年,恰逢创业春风起,下海浪潮涌,王石、张瑞敏、柳传志、牟其中……纷纷在这一年转换了人生的赛场。
叶澄海,也去了。
2
投身商海,从零开始,一切异常艰难。
叶澄海试过了各行各业,从大陆到香港,从美国到南美,从服装、电子厂,到煤炭、钢铁、房地产,全部失败。
叶澄海后来对人说,因为这段时间压力实在太大,经常彻夜难眠,“借了那么多钱,将来怎样还?”
1980年代的中国,在今天看来,机会遍地都是,但是这些机会,更多是跟制度的缺陷和信息的不对称有关。
还记得那时候最有名的词语叫什么吗?
投机倒把!
价格的双轨制让无数有关系的人能够大赚特赚,越是门槛低的行业越容易一夜暴富。
瓜子、汽水、电风扇、收音机,这些行业才是风口。
追逐了许多风口,经历了许多的失败之后,叶澄海忽然大彻大悟,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在这里。
1989年,叶澄海回到深圳,办制药厂。
这是一个当时并非热门的行业,所瞄准的心血管药,也显得生僻,多被跨国药企垄断。
2000年,信立泰的氯吡格雷(泰嘉)上市,就此开启了一段财富传奇。
这款药到2013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5亿元,不但将信立泰送上了A股市场,而且8年6倍的涨幅,市值高达333亿元,位列A股3300家上市公司前10%的一线位置。
3
泰嘉是一款什么样的药呢?
这是一款仿制药,对象是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
波立维由赛诺菲和百时美联合开发,主要用于冠心病手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用药是在这么一种场景——
病人得了冠心病,血管变窄,堵塞,血液没法流动,心脏岌岌可危。
医生需要植入一个支架,把血管撑大。
但是呢,支架放上去之后,血小板又容易在上面聚集,再次堵塞。
那手术就白做了。
这个时候,铛!
波立维出场了,释放“抗凝血”的药效,让血液一直保持畅通。
如图:
冠心支架手术治疗冠心病
一旦得了这个病,做了这种手术,没医生允许你的药不能停!
冠心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疾病,2016年我国PCI病例共66.6万例。
过去的六年,中国PCI病例年复合增长率达15.22%。
我们正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PCI病例数将去到120万例。
这样的药,你说天花板高不高?
1997年,波立维在美国上市,一个爆款就此诞生,年销售巅峰曾接近100亿美元,成为了医药史上仅次于辉瑞立普妥的第二大单品!
2000年,信立泰的首仿药氯吡格雷(泰嘉)上市,迅速占领了我国大小医院。
2001年,本尊“波立维”才进入中国。
2012年,另一家A股公司,乐普医药的二仿药硫酸氢氯吡格雷(帅泰)获批上市。
截至今天,我国的氯吡格雷市场,就只有以上这3家产品。
如图:
样本医院氯吡格雷2015年国内竞争格局
发现了没?
信立泰的泰嘉比二仿的帅泰早了足足12年上市!
比原研药波立维更早出现在中国!
这其中的秘密,是信立泰在医药市场做的足够早,对机会的把握洞若观火。
1985年4月,我国首部专利法实施;
1993年1月,开始实施新版。
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新版实施之前的药品知识产权,并没有纳入保护范围。
问题就来了,原研药波立维,早在1990就已经在法国取得了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发明专利。
但是在中国,对不起,你得不到专利法的保护。
这确实流氓,但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各种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常有的事。
1999年,药监局发布《新药审批办法》,对新药设立了一个保护期,这个“新”是指“没有在境内生产过的药”。
言下之意,首仿药也是新药,新药保护期内不再批国产申请。
保护自己山寨的,人家原研的却不保护,这还了得!
美国表示强烈抗议!
英国表示强烈抗议!
法国也表示强烈抗议!
药监局一看,哟,反对声浪太大,于是就提了个折中办法——
凡是外企药品,85-93年在国外享有知识产权,或独占权,且未过期的,可以申请行政保护。
2000年3月3日,法国赛诺菲向药监局申请了“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行政保护,2000年9月19日获批。
巧的是,2000年9月1日,信立泰取得了氢氯吡格雷的生产批文,比波立维的行政保护期早了18天。
就是这18天,给信立泰赢得了12年的幸福时光!
一直到2012年5月,波立维的专利期结束,国内才出现第二个仿制药帅泰。
12年里,泰嘉凭借相近的疗效和一半的价格,和波立维在国内分庭抗礼,形成寡头垄断。
12年里,泰嘉就是一台印钞机,给信立泰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甚至到了2016年,信立泰营收38.3亿中,泰嘉一款产品就占了一半。
制药业务毛利率75.22%,净利率36.26%,主要还是泰嘉的贡献。
4
制药业是一个高富帅的行业,但这个行业的竞争跟别的行业不太一样。
很多时候,你投资他,不能光看财务指标,也不能看市场空间。
要看竞争格局,这才是关键。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来一个新药,一下子就把你干死了;
你也很难靠一个产品,基业常青,而且还是个仿制药。
2012年,原研药波立维的专利保护到期。
到今天,国内外的仿制药已经不下20款,看看他的眼下销售数字就明白了,早已不及当年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一。
专利期一到,断崖式下跌。
那么,做波立维仿制药的信立泰,下场会不会也很悲惨呢?
5
叶澄海家族目前对信立泰控股68.4%,对信立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信立泰实控人关系图
上图中,廖清清是叶澄海妻子,陈志明是叶澄海女婿。
按信立泰最新市值333亿算,叶澄海家族身家高达227.5亿。
但这些都是纸上富贵,泰嘉一旦出现波立维2012年后那样的情况,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
本来,信立泰还有一块原料药业务。
主要做抗生素的,2011年以前营收占比还有40%,但是后来国家搞了个“限抗令”,这几年已经萎缩到20%左右了。
原料药技术门槛低,竞争大,其实没啥赚头。
信立泰靠一个泰嘉吃了16年,一生传奇的叶澄海今年也74岁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叶澄海膝下,有一个儿子,叶宇翔;一个女儿,叶宇筠;
叶宇翔,13岁出国,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曾供职惠普,30岁回来信立泰,2007年担任董事、总经理。
咱们看看叶宇翔出任总经理以来的表现。
2007年到2016年,信立泰净利润从7313.77万做到了13.9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3%,成绩有目共睹。
海龟的叶宇翔,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他坚信“创新是信立泰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信立泰从叶澄海到现在儿子叶宇翔当家,本人都不是医药专业出身,主要靠泰嘉再配点原料药行走江湖,本身就没啥技术、人才储备。
你怎么证明你重视创新呢?
2008年,也就是叶宇翔上任总经理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
信立泰从解放军总医院和河北元森制药手上,买了一个药方,名字叫比伐卢定(泰嘉宁)。
泰嘉宁也是抗血栓药,但不同的地方在于——
泰嘉,是抗血小板凝聚的;
泰嘉宁是抗凝血的。
泰嘉宁2010年获批上市,疗效可以替代肝素,2016年销售预计1.3亿,目前做同类药的只有信立泰和江苏豪森。
其中,信立泰市场份额93.7%。
2020年,这个药的市场空间预计超过60亿,但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同类产品申请了新药和仿制药研发,相比之下,泰嘉宁还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2012和2014年,信立泰又分两次,8.2亿,买了个1.1类新药阿利沙坦。
这是一款降压药,心血管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2013年,阿利沙坦获批上市。
2014年,沙坦类降压药销售额约61.4亿元,占降压药市场的36%。市场上的同类品种包括氯沙坦,缬沙坦以及厄贝沙坦等,年销售额均超过了10亿元。
阿利沙坦的疗效其实不错,但之前,由于未纳入医保,价格又比同类药品高出1倍,所以销售惨不忍睹,一年只能卖个几百万,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信立泰拿下了阿利沙坦,今年7月通过价格谈判,将它送进了国家医保乙类!
医药的门道多,懂行就是不一样。
2013年,信立泰再收购新药复格列汀,布局糖尿病药。
目前,复格列汀正在申请Ⅱ/Ⅲ期临床,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名单当中。
2014年,信立泰继续收购苏州金盟生物和成都金凯生物,获得两支有技术优势的创新生物药团队。
金盟生物,目前拥有4个在研生物药,其中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TH)已经完成了3期临床,即将报产。
金凯生物,拥有重组蛋白药物研发平台、抗体药物研发平台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平台,其中基因治疗研发平台与魏于全院士领衔的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已有4个药物临床。
2015年,信立泰再收购深圳市科奕顿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科奕顿的在研品有左心耳封堵器、延时性腔静脉滤器,除了自有的支架产品,信立泰实现了心内科器械上的多点布局。
……
二代的思路和一代就是不一样。
有钱了,就赶紧买买买,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起一个研发平台,在巩固心血管疾病药的基础上,进军基因药、生物药。
一代叶澄海治下,靠一款仿制药的专利期躺着数钱,研发收入比例只有3%-4%左右。
二代叶宇翔接班之后,研发收入比年年攀升,目前已经去到了7%-10%之间。
思路确实是不一样了。
6
说回信立泰的主场,抗血栓药。
这两年,国内大搞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仿制药虽然名字听上去比较弱,但是真搞一致性评价,国内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新政推出后,申报氯吡格雷的企业数量已经大大减少,而且第一家完成一致性评价之后,留给其他仿制药的时间,只有3年。
信立泰一向以“高质量仿制药”著称,目前泰嘉的一致性评价进展顺利,有望成为第一家通过的仿制药。
另一方面,波立维这个曾创造百亿美元销售的神药,也已经引来了众多垂涎者,同类产品中,阿斯利康研发的“替格瑞洛(贝琳达)”就是它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相比波立维,替格瑞洛有两大优势:至今还没现抵抗人群,受众比波立维更广。
不过,像冠心病这种大手术,医生通常会很谨慎,波立维临床病例多,还是有点优势,但替格瑞洛也在快速追赶。
不管他们怎么争,信立泰又在默默发力了!
2019年5月,替格瑞洛的中国专利就将到期,而早在2016年,信立泰就已经提交了替格瑞洛仿制药的上市申请。
只要是心血管药,不管谁做原研,第一款仿制药一定要在我信立泰手中!
7
不管怎么吹,这两年,信立泰的增速还是明显慢下来了。
过去10年,他的平均增速超过了30%;
2016年,这个数字掉到了10%附近;
今年第一季度,净利增速再降到了5.19%。
存货周转率方面,也从2014、2015年的4.9和3.7降到了2016的2.86!
日子越来越艰难。
这几年的股价也已经停滞不前很久了,未来,随着几款买回来的创新药陆续上市,是否会迎来反转时刻呢?